1、预备式 2、太极起式 3、提手上势 4、七星式 5、揽雀尾 6、单鞭 7、提手上势 8、白鹤亮翅 9、搂膝拗步(左右四度) 10、手挥琵琶 11、进步搬拦捶 12、如封似闭 13、抱虎归山 14、十字手 15、斜搂膝拗步 16、转身搂...[详细]
和式太极拳是中国太极拳流派之一,它以易理、儒家、道家并结合中医学理论来指导、规范拳架,使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、体用一致,以自然柔活之体,养体内浩然之气,达到强身健体、修身养性、自卫防身...[详细]
文/漆王贵 2013年 一、和式太极拳神奇地传播到江油 “多难兴邦”、“大难不死,必有后福”,我们四川省江油市深受5.12大地震灾害的人民,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,河南人民不但为我们江油人民修房、建桥、铺路重建家...[详细]
文/雷生霖 2013年5月28日 一、起式 二、提手上式 三、揽雀尾 四、搂膝拗步 五、仙人指路 六、搂膝拗步 七、仙人指路 ...[详细]
文/李仁平 2013年 编者:李仁平先生,1952生,天津市人。1980年起先后从学于八卦掌第四代传人吕学铭、李允中先生,现为八卦掌第五代传人,亦是武当武技太极拳和武当剑传承人。现任天津净业国技研究社社长,著有《武...[详细]
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表演学院/张长念张长思 忽雷太极拳,旧称太极忽雷架,是太极拳的一个小分支,流行于河南温县一带,有着特色极为鲜明的技术风格。但是目前关于忽雷太极拳的创源问题各有其说,有一说为李景炎所创...[详细]
平稳均匀演太极 文/强洪 冯福志匀,是杨式太极拳的重要特征。石为开先生总结打太极拳有“九要”,其中就有一个“匀”字。如何理解这个“匀”字?打太极拳为什么要“匀”?下面谈点我们的理解。所谓“匀”,就是...[详细]
专注力与神意气及凌空劲之关联文/邹明君专注力,又称注意力,指一个人专心于某一事物或活动时的心理状态。人的注意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,注意力缺陷通常是许多人一辈子一事无成的致命缺憾。现代专家把专注力定义为...[详细]
太极马扎(二) 文/徐明国 拍照/张敬荣(接上期) 9.丁步点扎右手将马扎向右平行右转,然后向下、向后、向上画弧,向下砸360度(图9-1),左脚向右脚靠拢脚尖点地(图9-2),左手画弧360度置于头上(图9-3)(面...[详细]
太极三昧与三味 文/翁心诚三昧,佛家用语。指学人修持到正定、正受、至乐、至慧境界,余仿陆放翁借用“太极(诗家)三昧忽然见”,以之譬喻和比附习拳者训练所达之至乐至智、正等正觉之境。欲达此境,不离三昧—...[详细]
文/马晓晓 刘鑫准备活动是运动前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目的在于使人体各组织器官进入训练准备状态,加强肌肉韧带的柔韧性和弹性,降低肌肉的粘滞性,同时预防运动损伤。通过分析阿斯汤加瑜伽动作的特点,提炼出适合...[详细]
文/谢远基放松是武术气功中的重要概念,太极拳为中华传统武术气功之一,研究太极拳放松的本质、特点和作用,以及如何在太极拳练习中达到正确放松,对充分发挥好太极拳的实战和健身作用很有意义。一、太极拳放松的本...[详细]
文/喻承镛 林书立 李浩(接上期)第三十三式搂膝指裆捶接前面十字腿式,右脚落地,重心移至右腿,左腿向前屈膝提起,膝与胯平,脚尖上勾;左手由上往下,经右肩及身前向左腿膝前搂过,目视前方(图144、145)。左脚...[详细]
文/徐明国 拍照/张敬荣1.起式两脚并拢,面向南(图1-1)。然后两脚分开与肩同宽(图1-2)。微下蹲,眼向前平视(图1-3)。右手拿马扎向上提起(与肩平行)左手同时握住马扎左边(图1-4)。2.左右单鞭左脚向右脚靠拢...[详细]
文/高继寿做任何事情,学任何才艺,都有门道,都有诀窍,都有方法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秘诀。学练传统太极拳更要循序渐进,持之以恒,要备好身法,做好外三合,感觉到气的鼓荡,能够气沉脚底。在此基础上,还需要把握...[详细]
文/张东良太极拳的弹抖振颤发力,是一项相对高难的技术,并不是个人有天赋就能轻易掌握的。只有学拳明理,在练中体悟,才可能尽快学会。笔者个人浅陋之见,或许贻笑于方家,肯求指正,不断提高。曾见有很多人在练习...[详细]
文/谢远基太极刀又名太极十三刀,它既是太极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其兼有太极拳和刀法两种武术特点,又是太极运动中的最有影响力的实战兵器之一。练习太极刀需要重点抓住哪些主要的技术特点呢?一、实战性强是太...[详细]